理性和感性的優缺點(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)
2022-11-29 13:37:03 ? 3145次 ? 霍瑩瑩
心理解讀: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?三大區別完全相反。
在當下的社會中,一些觀點認為男性偏理性,而女性偏感性。如此定義理性和感性的性別區分,過于主觀了一些。
實際上,理性和感性只是對于兩種思維方式的解釋。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,面對事物的態度各有不同,這也側面的解釋了用性別去定義思維方式的不妥。
那么,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呢?
主要區別有三點:理性一般遵循規律,感性一般輕視規律;理性一般壓抑欲望,感性一般追求滿足;理性一般追求效率,感性一般不計成本。
接下來,會詳細闡述理性和感性的具體區別,以及這兩種思維方式對婚戀的影響,并給出相關建議,相信你會得到該有的收獲。
區別一:理性一般遵循規律,感性一般輕視規律
我們處在較為復雜的社會關系中,難免會遇到各類的事物,而在這其中便存在著一些行為準則,也就是規矩。
在這樣的規矩框架之內,我們對于各類事物的應對策略,就成為了理性和感性思維的最大區別之一。
理性思維比較注重遵循客觀規律(規則),其表現為:如果我要做一件事情,需要綜合性分析現狀,找到可行的方案,從而進行行動。
而所謂“可行”,就是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。
反觀感性思維,則不會過多的被規律(規則)束縛,其表現為:如果我要做一件事情,往往會憑著個人喜好,用自己“喜歡”的方式去解決問題。
而所謂“喜歡”,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何符合自身。
例1:一對小夫妻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爭吵,尤其是在購物的問題上。丈夫希望老婆買一些比較實用的東西,不要喜歡就買,買了又不用。
丈夫為此經常和老婆“擺事實,講道理”,可是老婆卻認為丈夫這樣的計較根本是不愛自己的表現,依舊我行我素。
現在,我們把夫妻二人對于“購物”這件事進行思維區分:丈夫講究實用,提倡理性購物,在規勸的時候也是把事實(買了沒有用)明確的提出。
而妻子卻只要喜歡就要買,至于實用與否很少在意,她只在意購物帶來的體驗。
例子中的夫妻的爭議點便是購物的“實用性”,而實用性比較符合客觀規律,有利于家庭經營。由此,我們可以認為丈夫較為“理性”,妻子比較“感性”。
當然,這不是說理性思維優于感性思維,只是運用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分寸。
就如例子中的妻子,買自己喜歡的事物本身沒有問題,這是為了購物中的快樂。
但是,一旦陷入這樣的購物愉悅感中,就需要及時的用理性思維去終止。畢竟夫妻二人,總要以家庭生活為主,需要一起好好的過日子。
總之,理性和感性只是思維方式,兩者之間的區別也僅僅在于思維層面。與其兩者進行比較優劣,不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。
區別二:理性一般壓抑欲望,感性一般追求滿足
“不可為而不為”與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”,這兩句話便是理性和感性之間區別的最佳寫照。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有許多追求,這是我們生而為人所展示的現實需求,誰都不能免俗。
但是由于客觀規律的存在,我們的需求有的可以得到滿足,有些卻無法得償所愿。
面對如此客觀規律,理性思維往往會壓制內心不切實際的需求,理性者遵循規律。
而對于感性思維來說,大膽的去嘗試便是唯一選擇,感性者不會壓抑內心的渴望,他會盡一切可能去追求滿足。
如單身男女在擇偶問題上一樣,有些人希望找到較為理想型伴侶,有些人就比較務實一些。追求心中所愿無可厚非,但是這樣往往會導致脫單困難。
而對于較為務實的擇偶來說,脫單往往會比較容易,因為他會結合實際進行理性選擇伴侶。
例2:兩位單身男女進行一次相親,男孩子比較注重女孩子的外貌,他的理想型屬于“小家碧玉”型美女。
而他本人對于自身條件往往忽略,只追求自己喜歡的類型,不喜歡的絕對不將就。
這次和他見面的女孩子屬于“大大咧咧”較為豪爽的女孩子,男孩子對此很不滿意,并打算這次相親草草結束。
在這個例子中,男孩子較為注重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型,而不會為了當下擇婚需求去將就,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感性思維。
假如此時男孩子理性一些的話,他就會試著了解對方,在相處中尋找兩人之間的契合點,從而完成一段擇婚嘗試。
對于當下的擇婚男女來說,遇到的最大困境便是對于擇婚對象標準的偏差。有的過于現實,有的好高騖遠,從而在尋找中逐漸的浪費光陰,最終只能選擇將就。
相較于此,我們更應該把情感本身放在第一位,用人品去衡量伴侶是否適合自己,這樣的擇偶方式才是最佳選擇。
總之,理性與感性之間不應該形成對立,我們更應該折中的去運用。當你過于墨守成規的時候,可以適當的直面內心的渴望。
當你過于理想主義時,你不妨多去結合實際,適當的壓抑不切實際的需求。
區別三:理性一般追求效率,感性一般不計成本
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判定一件事情可行性的時候,你便是處于理性思維狀態,因為你比較在意達成結果的效率有多高。
而當你處于感性思維的時候,你只會在意這件事本身帶給你的體驗,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,不會過多的思前想后。
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:尋求有效的方法去達到目的的行為稱為理性;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達到目的的行為稱為感性。
例3:在追求女孩的事情上,張三和李四的看法各有不同。張三認為需要詳細的了解女孩的喜好,針對她的喜好進行追求。
李四認為追求女孩沒有什么攻略,喜歡就去追,完全不需要左思右想。
張三追求女孩側重于詳細的制定計劃,思而后動,比較理性;李四對于追求女孩子,只憑感覺,覺得喜歡就去追,比較感性。
那么,問題來了,張三和李四誰的機會更大一些呢?
兩者追到女生的幾率相當,如果想要成功幾率大一些,就需要靈活的運用理性和感性兩種思維。
比如,了解女孩子的喜好之后,并且結合自身實際,不拖泥帶水的去大膽追求。
在這個過程中,無論結果如何,都可以保持樂觀的心態,坦然的面對。如此中和,追到女孩子的機會才會大一些。
總之,理性與感性之間存在根本上的差異,但是這不是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,當我們去實際運用的時候,盡力去兩者結合,讓你想要的結果成為可能。
結語
理性與感性雖各有不同,但沒有好與壞之分,更沒有對應的群體定義。
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多次強調,兩種思維模式的結合運用,這樣的運用之法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理性與感性的優勢,讓我們的人生路暢通無阻。
